【课程故事】不一样的牛奶盒
日期:2020-09-02 00:00:00  浏览量:270

不一样的牛奶盒

小二班

缘起

中秋节过后,我们向家长征集了许多月饼盒子,有大的,有小的,有的用于建构,有的用于制作,部分盒子被投放到了区域中。一天早上,孔令涵小朋友因为没吃早饭,带来了一瓶牛奶,她边玩玩具,边喝着牛奶。

同组上的高章轩走过来好奇的问她:“孔令涵,你怎么在喝牛奶呀?”

孔令涵说:“我没吃早饭呀,我妈妈就让我带了瓶牛奶。”

高章轩:“我也喝过牛奶。”

我正好在旁边就说:“对呀,我们学校每天都喝牛奶的,看阿姨都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呢!”我说着,手指还指向了阿姨摆放好的牛奶。孔令涵和高章轩朝着我的手指的方向看去。                

孔令涵问:“老师,为什么学校的牛奶跟我们喝的牛奶不一样呀?我在家里没喝过袋袋的牛奶。”

我顺口说到:“学校喝的是鲜奶呀,如果今天不喝,明天就坏掉不能喝了。”

孔令涵说:“那我的不会坏掉的,我家里有一箱呢!”

想到区域里的盒子剩的不多了,我就说:“涵涵,等会喝完了,牛奶盒子不要扔哦,我们把它洗洗干净,收集起来,到时候可以用来玩游戏哦!”

说完,涵涵就点了点头。于是我们的区域里多了一个不一样的牛奶盒子。

 

反思:《纲要》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结果。”通过收集纸盒,孩子们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废物收集利用的意识,但是仅仅收集纸盒这种意识得不到强化,牛奶盒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却被忽视掉的废物,如需使用需要繁琐的清洗和晾晒,一般不会意识到去收集,恰逢有孩子喝掉牛奶要去扔掉,我想收集起这个牛奶盒子,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不仅可以强化孩子废物利用的意识,还能让它们发现牛奶盒的新用途,新玩法。

 

我家也有牛奶盒子

牛奶盒子就这样被我“偷偷地”放在了建构区里面,孩子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总会用到这些盒子,有的把盒子一个个叠高,有的把盒子围起来。这一天两个男孩子费昊和李隽烨选择了进建构区,可是没过一会就开始了争吵,原因正是因为那个“牛奶盒子”。

费昊:“老师,这是我的牛奶盒,我先拿到的。“

李隽烨:“我想搭个牛奶店,我需要这个牛奶盒。”

李隽烨两手抱着牛奶盒就是不让费昊拿,费昊两只手去夺,嘴里还说着:“给我,给我,这是我的。”

最后,我将这唯一的一只牛奶盒子“夺”了过来。

李隽烨不服气的说:“哼!我家也有的,我明天带来,不给你们玩。”

这时旁边的建构的钱和、高章轩、杨皓轩几个小朋友也纷纷附和到“我家也有牛奶盒子、“我家也有牛奶盒子”。

听到孩子们对牛奶盒子这么喜欢,我将他们想带牛奶盒子的想法在游戏讲评时说了出来,孩子们一致决定收集牛奶盒子。

















反思:一个牛奶盒子显然不够全班的孩子使用、玩耍,于是,孩子们联想到了家里每天也都喝牛奶,家里也会有牛奶盒,这些牛奶盒也可以带到幼儿园来。于是,我们有了新一轮的废物收集任务那就是——收集牛奶盒。这样在孩子们的眼中牛奶盒就不是一个随随便便被扔掉的“垃圾”了,现在它是我们幼儿园一个好玩的“玩具”。

 

牛奶盒子里的“臭臭味道”!

收集了两个星期,家长们带来了一包一包清洗好的牛奶盒子。有的投放到了区域里,有的暂时被搁置在角落,静候使用。但是由于有的牛奶盒子清洗不当,它们散发出了阵阵“臭味”。

钱嘉庆:“老师,这些牛奶盒子好臭呀!”

杨凡歆:“我的不臭,我妈妈给我的牛奶盒子洗过了。”

沈心远:“我奶奶也给我洗过了,还放在太阳下面晒呢!”

小朋友们纷纷拥挤过来,有的说着“我的牛奶盒子已经洗过了”、有的说“好臭呀,好臭呀。”

我说:“这么多盒子,我们怎么知道哪个盒子里臭臭的呢?”

钱嘉庆:“我们一个一个拿出来闻一闻不就知道了。”

欧阳朱玟:“对的,我们拿出来一个一个找找看,闻一闻就知道了。”

于是,我给它们准备了一个篮筐,用来分放臭臭的牛奶盒子。孩子们一人一个盒子使劲地凑近自己的鼻子闻了起来。闻到臭的盒子还不忘告诉我:“老师,我找到了,这里有一个臭的。”不一会儿,小朋友就找出了七八个发臭的牛奶盒子。

钱嘉庆说:“老师,里面的是什么东西呀,为什么这么臭啊?”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拿来了一把剪刀,把盒子的一头剪了开来。只见盒子附着着一些白色的物体。孩子们凑近闻了之后就摇摇头跑开了。可是,好奇心却更重了,纷纷跑过来还想闻一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

反思:家中的牛奶一般都是孩子喝掉的,收集牛奶盒的时候家长也会告诉孩子:“牛奶盒子要洗洗干净的,不然会臭掉的。”因此大部分的家长都会把牛奶盒子清洗一下再送来,但也有个别清洗不当的盒子存放了几天之后散发出了阵阵臭味,影响了“牛奶盒子玩具”的使用。好奇心是孩子探究世界的动力,看到孩子们对臭味这么感兴趣,我决定让孩子来找出这种“臭臭的味道。”






变质的牛奶怎么办?

看到孩子们对牛奶盒子里“臭臭的味道”这么感兴趣,我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

我问:“牛奶盒子里为什么会有臭臭的味道呢?”

有的小朋友说:“不知道。”

有的小朋友说:“肯定是牛奶坏掉了。”

李隽烨说:“我奶奶说过的,牛奶盒子要洗干净的,不然就会臭掉。”

沈心远说:“我奶奶给我洗干净了,她还把牛奶盒子放在太阳下晒过了。”

孩子们纷纷说着:“我的也洗过了”、“我的也洗过了。”

我说:“看来奶奶们都很棒,帮你们把牛奶盒子都洗干净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有盒子变臭呢?”我们来看看两个不臭的盒子和臭的盒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剪开一个不臭的盒子,又剪开一个臭的盒子,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都围了上来。

我问:“臭臭的盒子和不臭的盒子又什么不一样呀?”

张笑谦说:“臭臭的盒子里有水,还有白色的东西。”

我紧接着问:“那不臭的盒子呢?”

李隽烨抢着说:“不臭的盒子里面是干的,没有水的。”

我又问:“为什么有水的盒子会臭掉呢?”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找了些变质牛奶的图片出来给孩子们看。边看边说道:“打开的牛奶如果不及时喝掉就会变质,变坏掉,原来白白的牛奶,就会变成这样(图片),你们刚才看到的白白的东西就是这个。”

王梓涵说:“可是我奶奶把盒子洗干净了呀,里面没有牛奶了。”

我说:“牛奶盒子洗干净了要把水沥干净,不然水和剩下的牛奶就混在一起,它们就一起变臭了,这就是为什么刚才干净的盒子不臭,有水的盒子会臭的道理喽。”

孔令涵说:“那我们把臭掉的盒子扔掉吧!这个盒子没用了哎!”

一旁的缪老师走过来说:“不要扔,不要扔,这个变质的牛奶可以养花,我们把它们洗洗,把洗下来的东西浇在植物里,花就有营养了!



反思:《指南》小班科学领域目标指出:“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于是一次“寻找臭臭的味道活动随机展开,孩子们要用身体上的小帮手眼睛、鼻子、小手来找找“臭臭的味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有的孩子用鼻子凑近了闻,有的孩子用手掰开来看,还有的拿手去摸再闻,最后我们发现臭掉的盒子里有一层黄黄的东西,就是它让牛奶盒子变臭的。也就是变质的牛奶、坏掉的牛奶。由于小班孩子探究能力弱,不易回忆活动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在本次科学探究活动中我尽量把观察的结果控制在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观察,学会了比较,并且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牛奶盒里种大蒜

听到缪老师的建议,孩子们都很激动,“臭臭的牛奶”居然能浇花,那我们就不用把盒子扔掉,只要把里面臭臭的牛奶洗出来就可以了,刚准备这么做,聪明的缪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小建议。正巧我们准备种大蒜了,可是把大蒜种在哪里还没有着落,缪老师说:“我们把大蒜种在这个盒子里,这样就不用洗盒子了,而且营养都在盒子里。”听到这个建议,孩子们都想试一试,于是,我们来到了种植区取泥,准备种大蒜了。

缪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种植大蒜的秘诀,要想成功地长出大蒜,要把大蒜尖尖的一头朝上,这样它才会发芽。孩子们挖泥,填土,然后再把大蒜按进泥土里,开心地种着大蒜。





反思:找到了盒子变臭的原因,下一步这些盒子该怎么办,我们还能玩吗?成了我们新出现的问题。孩子们理所当然地想着臭掉了就扔掉吧,可是还会有什么用处呢?既然是废物利用,自然要把盒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废物利用的多样性,缪老师的提议让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牛奶虽然坏掉了,但它还有营养,小朋友虽然不能吃,但是植物可以吃,于是我们将原本准备种植在种植区域的大蒜种在了臭掉的牛奶盒中,孩子们刚开始还觉得盒子臭,不乐意去拿,等到去种大蒜了,大家又迫不及待拿了盒子要去挖泥了。于是,臭掉的盒子终于不用扔掉了。

 


谁的水漏的快

大蒜种好了,我们将盒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一个纸盒中,接下来我们要给大蒜浇水了,孩子们拿着刚刚挖泥用的小杯子盛起了水,倒进了牛奶盒里面。

张笑谦浇完水蹲在那里对着旁边叶诗墨说:“我的水不见了。”

叶诗墨也把水倒了进去,可是,她的水却一动不动,她说:“我的水还在呢,它没有不见。”

听到这两个小朋友的谈话,后面的几个小朋友也准备试一试,钱嘉庆、朱笑驿、孔令涵、高章轩也准备来试一试了。不一会就听到它们说:

孔令涵:“我的水也不见啦!“

钱嘉庆:“我的水怎么不下去呀?”

朱笑驿:“我的水也不下去。”

高章轩:“我的水变少了,我再加点。”加过之后他又说:“大蒜吃饱了水了,它吃不下了。”

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这个探究的队伍,于是我把它们的“找水游戏”拍成了照片,还将孩子们种好的大蒜带回了班级。并开展了一个科学活动:“为什么水不见了。”

在活动中,我将孩子们遇到的现象说了出来:“为什么水倒进盒子里就不见了。”孩子们回答地很积极,有的小朋友说:“被泥土吃掉了”、“被大蒜吃掉了。”我又接着问:“你怎么知道是被泥土吃掉的呀?”孩子们很天真地说:“泥土要跟我们一样要喝水的呀,不喝水会死掉的。”还有的孩子说:“缪老师说的,种好了大蒜,要给它浇点水,不然就不能发芽。”我又抛出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水全被泥土吃掉了,有的水没有被吃掉呢?”高章轩举起手来说:“水太多了就吃不掉了。”孩子们跟着高章轩的答案说了起来,看到他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我决定让他们做个实验,看看到底为什么有的水能被吃掉,有的水吃不掉。

实验中我准备了两个一样大的水杯,还有两个种好大蒜的牛奶盒,其中一个牛奶盒是有吸管的那一头,另一个是没有吸管的那一头,并将他们放在铁盘上准备实验。我邀请了孔令涵和张笑谦两个小朋友上来做实验,他们两个一同把水倒进了牛奶盒,结果发现有吸管孔的牛奶盒里的水不见了,没有吸管孔的牛奶盒水还有很多。孩子们积极的想要表达自己看到后的想法。我紧接着抛出了下一个问题:“水一样多,为什么这个盒子里的水没有吃完,这个盒子里没有水了呢?”

性急子的李隽烨抢先指着有吸管孔的牛奶盒答道:“我看到了,那个水漏到盘子里去了。”

我接着指着没有孔的牛奶盒问:“那这个水有没有漏出来。”

孩子们齐声说道:“没有。”

我问:“看来这个盒子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请了两个小朋友来观察这两个盒子,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他们的不同,原来漏水的纸盒下面有个孔。那到底是有空好呢,还是没孔好呢?

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水太多了,大蒜会淹死的。”有的说:“水都漏掉了,大蒜就喝不到水了。”看到他们犹豫不决的样子,我给他们观看了自然角的几个花盆。一观察我们发现:原来花盆底下都有一个洞,这个洞是专门用来漏水的,就是防止水浇的太多会把植物淹死掉。花盆底下还有一个盘子,是为了将水存起来,这样漏掉的水还可以继续让植物吸收,植物就不会干掉了。于是,我提问到,我们到底应该用有孔的盒子种大蒜?还是用没有孔的盒子种大蒜呢?这下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有孔的盒子。”考虑到我们一开始没有选择好种大蒜的盒子,还有很多用的是没孔的盒子,大家决定去把没孔的盒子换掉。





反思:在浇水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泥土不吃水”的问题,他们沉浸在倒水的游戏中,因为观察到了“吃水不吃水”的现象而争论不休,可见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我把两个“不一样”的大蒜牛奶盒搬到课堂上来找找“不吃水”的原因。在科学活动《水为什么不见了》里面,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了吃水快的是有孔的牛奶盒,但是大蒜喜欢什么样的牛奶盒呢?这又让孩子们迁移了种花的经验,在花盆中浇水太多会淹死植物,所以花盆都是有洞的,为了方便储水,还会在花盆底放一个盘。这样一来,我们就要重新选择种大蒜的盒子了,为了让大蒜更好的长大,我们还需要能存水的底盘。最后没孔的盒子被替换了出来,大蒜全部被放在了铁盘里面。




没孔的纸盒怎么办

重新换过有孔的之后,我们发现留下来好多没孔的牛奶盒,可是没孔的牛奶盒怎么办呢?如果不扔掉,它还有什么别的用处?想到好不容易收集来的盒子不应该随随便便的扔掉,我把这个问题抛回给了我的孩子们。“剩下的盒子有用吗?我们还能怎么玩?”有的孩子看到盒子的形状就说:“我可以把它当杯子,用来喝水。”有的孩子说:“可以用来搭房子。”还有的说:“我可以把它变成小车子。”听到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玩法,我们决定把它放到可以玩的地方去,有的盒子到了娃娃家里变成了茶杯、小碗,有的盒子来到了建构区变成了积木,还有的盒子变成了放玩具的收纳盒。




纸盒不能用来浇水

星期一的早上孩子们大清早就在看自己种的大蒜了,过了一个星期,大蒜冒出来小尖尖,孩子们开心的围在一起看着。

钱宴宸说:“大蒜两天没喝水了,我们给它浇点水吧!”可是左看右看都找不到浇水的东西,他赶紧跑到里面,来到娃娃家拿了一个牛奶盒去水龙头下面盛了点水出来,浇在了大蒜里。这一做法被周围的孩子看在了眼里,他们也去班级里把剩下的半个牛奶盒子找了出来,帮大蒜浇水。只见杨皓轩拿了一个圆形的纸糖盒出来,还盛了水。孩子们看到了他拿这样一个盒子,纷纷嘲笑他,有的还来跟我告状说:“徐老师你看,杨皓轩拿了这样一个盒子,会坏掉的。还有的孩子说:“对呀,这个盒子是纸做的,怎么放水呀!”杨皓轩为自己解释说:“我拿的是一个杯子呀,它可以盛水的。”听到孩子们争论不休,我准备让孩子们来找找两种盒子的不一样。




早点吃完后,孩子们都已经坐好了,我把一些方形纸盒、圆形纸盒、牛奶盒都摆放了出来。请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并问道:“你们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有的说“盒子”、有的说“纸盒”,问道是什么做的时候它们也都同声的说:“纸做的。”于是我又接着问“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们迫切的想要表达自己摸到、看到的东西。有的说了盒子的形状,有的说了盒子的颜色。我又问道:“牛奶盒子跟其他的纸盒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的注意力来到了牛奶盒上,这才发现牛奶盒的里面和其他纸盒都不一样,它的里面是银色的、摸上去还滑滑的。我问:“牛奶盒是装什么的?纸盒是装什么的呀?”孩子们踊跃的说: “牛奶盒是装牛奶的,纸盒是装月饼的、装零食的。”我问:“纸盒能装水吗?谁可以装水呢?”孩子们说:“纸放在水里会烂掉的,牛奶盒可以装水。”于是我给孩子们解释到:纸盒是纸做的所以不能装水,牛奶盒也是用纸来做的,可是它却可以装水,因为它里面有一层银色的东西,它可以用来防水,所以牛奶盒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利乐盒”,因为有了防水的夹层,让牛奶或者饮料也可以放在纸盒中了,不会漏出来了。





经过这一次认识牛奶盒的活动之后,孩子们终于知道为什么牛奶盒能装水的原因了,这下班级中的牛奶盒又多了一个作用那就是——装水。我们可以用牛奶盒来种花、可以用来浇花,可以用来当洗颜料的笔筒,还可以用来当玩沙、玩水时盛水的工具。牛奶盒真是不一样的纸盒呀!




后记



   虽然认识到了纸盒和牛奶盒的区别,可以拿着糖果盒的浇水的杨皓轩还是喜欢拿着它的糖果盒子来问我:“老师,这是一个杯子呀?为什么不能装水。”尽管我跟他费心的解释,它还是沉浸在圆筒状纸盒能装水的想法里。于是我给孩子带来了下一个问题:“怎么样可以让纸盒也能盛水?或者说怎样可以让纸盒也防水呢?”经过牛奶盒的启示之后,孩子们脑子里有了经验。有的说:“给纸盒也装一层像牛奶盒里一样银色的东西就可以了。”我问:“我们没有这样银色的东西,能不能换一样防水的东西代替一下呢?”孩子们不能一下子回答出来,于是,这项任务就被孩子带回了家,孩子们人手一个纸盒,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起了脑筋。隔天,被“加工过的纸盒”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本次“不一样的牛奶盒”活动我们围绕着生活中最常见的牛奶盒展开,在利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牛奶盒不一样性质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一些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对“臭臭的味道”是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种植大蒜的体验是直接的、实际的操作,浇水中发现水流的快慢是自发的、主动的探究。在这些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尝试了运用一些观察、比较、判断的方法,在进行科学尝试的过程中发展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     把问题抛给孩子,看看他们怎么想

活动开始之初,一个牛奶盒子是游戏的宝藏,也成了孩子们争抢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想要牛奶盒进行搭建,怎样才能满足所有人,他们说:“我家里也有牛奶盒。”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收集牛奶盒的活动。收集了牛奶盒可是却没有及时用完,牛奶盒发臭了。我想辛辛苦苦收集来的牛奶盒就这样扔掉了,多浪费,不妨看看孩子们要对这些“臭盒子”做些什么。在孩子们幼稚的脑海中理所当然地想着臭掉了就扔掉算了。我没有马上同意这个想法,好在有缪老师的提示,让臭掉的牛奶盒有了重新使用的地方。当做了“有孔”和“没孔”的对比实验之后,我抛出了“大蒜喜欢用有孔的盒子还是没孔的盒子这个问题。”孩子们能联想到的有限,我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去看看花盆,找找答案,给大蒜选择适合的盒子。

在这些活动中,我尝试放低自己的姿态,不给孩子做出指示性的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和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

2、     把思考留给自己,想象如何给孩子创造条件

孩子们的学习以主动、自发为主,如何把生活中的知识转变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自己想要知道的是我所要思考的。皮亚杰说过:幼儿的思考来源于操作,操作停止,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尊重认知特点和科学本质特征,孩子们不一定能说出来准确的科学答案,而是强调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在几次幼儿科学认识活动中,我不急着给与孩子他们想要的答案如:植物喜欢有孔的盒子,因为它要把多余的水流掉防止植物烂根;牛奶盒子和纸盒不一样,牛奶盒子是防水的,纸盒是不能防水、装水的。我将这些他们不理解的语句换成可供操作的实验条件,这样孩子们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将这些枯燥无聊的语句转变成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和答案,与此同时他们也建构起了初步的科学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