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窗】聚焦“树”资源,研讨促进步
日期:2020-12-02 14:43:58  浏览量:67

交流分享

  “树”资源进入我们的班级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每个班级都对”树“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本周,我们就“树”资源在环境中的显现展开了主题研讨,小一班、中四班、大一班分别就本班的树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享!

 

    三个班级的老师分别从“树”资源融入的主题入手,重点讲述了本班树资源的利用情况。内容主要包含了室内外环境中树资源的布置、展示,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资源的引入和投放,室外树资源的使用等等。从教师们的演示可以看到,树资源被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成为了幼儿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研讨互动

  在班级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大一班的吴伟琴老师就本班开展活动中资源在科学区和益智区投放的方法和策略产生了疑问,并向大家提出了问题。以下两位教师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吴老师:如何在科学区和益智区投放树资源!

杨老师:生活区:提供各种细小的树枝固定在轻粘土的罐子里,孩子用剪短的吸管玩串珠游戏;益智区:提供大小不一的同种树叶,供幼儿玩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树叶排序游戏;提供各种颜色的树枝,供幼儿玩颜色分类的游戏。

钱老师1.我们将各种各样树叶投放在益智区中,提供不同方式的分类纸,如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等,将收集的树叶进行分类。也可以让幼儿将分类的树叶进行数数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2.树枝的投放,让幼儿自主选择测量比较的工具,区分树枝的粗细、长短、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做好记录。

问题聚焦

 为了深入了解各班在使用资源时遇到的问题、研讨相关材料的使用方法。业务园长向大家抛出了两个问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相互研讨,解决资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在利用树资源时,你采取的支持性策略是什么?

钱老师:一次午后散步,孔令涵拿着一片树叶朝我喊过来老师,你看!我捡到了枇杷叶啦!我循着声音看过去,一看她手里的树叶,发现这不是枇杷叶而是广玉兰叶子。但我没有马上指出她说的不对,而是让孔令涵把捡到的枇杷叶带回了活动室。在老师的询问之后发现其他孩子都说这是枇杷叶后,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幼儿园的枇杷树下,那里正好有一棵枇杷树和一棵广玉兰树。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在孩子觉得广玉兰叶子是枇杷叶子时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将叶子带回去,自己观察比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孩子们通过自己眼睛去看、用手去摸,感知了两棵树的树叶不一样,枇杷叶边缘是齿轮状的,广玉兰叶子是光滑的;也发现了它们的树干是不一样的,枇杷树干是粗糙的,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直线,广玉兰的树干是平整光滑的;11月份枇杷树开花了而广玉兰树没有开花。通过实地的探索孩子们对两棵树的不同点发现的越来越多,对两棵树的整体感知也比较完整。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关注了树叶的多样性,体验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问题二:请以“圆木片”为例,谈谈各年龄段的不同使用方法?

虞老师:我们在科学区投入了圆木片和树皮这两种材料。在区域活动的时候,让孩子观察圆木片上的年轮,通过数一数了解大树的年龄。同时,我们借助了工具放大镜,让孩子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树皮上的纹路。

 

范老师:可以将枯树干分解成薄厚均匀的木片,幼儿在木片上涂上喜欢的底色,晾干颜料,再用勾线笔画出喜欢的图案或叠加其他颜色涂鸦,再晾干。

 

徐老师:我们收集的木片有大有小,把他们放在益智区,孩子们可以进行自由拼搭,有的小朋友会把自己拼搭的图案想象成恐龙,有的搭成米老鼠。再加些小木棒,有的小朋友还会拼成太阳。

 

吴老师:我们班将一些木片投放到了建构区,孩子们用木片来进行简单的装饰房屋和垒高的活动,结合已有的建构区材料,孩子们会进行创意的结合使用,可出看出,他们对园木片还是很感兴趣的。

总结:

  幼儿是充满生机,活泼好动的。我们要让课程资源与幼儿的日常活动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对课程资源的行动中。让幼儿与资源互动,帮助幼儿形成经验,体现资源价值。

  课程资源要切实发挥其教育价值。既需要调查、找寻、发掘他们,更需要将其融入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做有意义的事”中获得成长。